2025-01-23 11:09:04
36
據報道,中國成功將一項革命性的無線通信技術送入太空,標志著全球無線通信領域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。這項名為“航天星閃”的無線通信模組,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旗下的北京航天萬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,其傳輸時延從毫秒級提升至微秒級,實現了質的飛躍。
“航天星閃”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無線短距通信技術,旨在為智能終端提供全新的連接方式。它對標傳統的藍牙、Wi-Fi和UWB等技術,由中國企業主導標準制定和產業化推進,實現了100%國產化,協議完全可控。這一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航天領域自主可控無線通信技術的空白,還在通信距離、可靠性、低時延、高吞吐量和抗干擾能力等方面全面領先。
“航天星閃”的低時延特性尤為突出,其傳輸時延僅為傳統無線技術的三十分之一,能夠在同等時間內提供30倍的交互信息,真正實現了信息傳輸的“微秒級”體驗。此外,其高吞吐量特性使得設備間的信息傳輸速率是傳統技術的數倍,能耗卻僅為之前的60%,大幅提升了傳輸效率和質量。
在抗干擾能力方面,“航天星閃”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萬源科技首次將“Polar碼”等前沿技術應用于短距通信,使得其抗干擾能力較傳統無線技術大幅提升。在宇宙極端環境中,傳統星閃通信模組的數據丟失率高達1.58%,而“航天星閃”將這一比率降至0.01%以下。
據報道,這一創新技術有望大幅減輕重型火箭的重量,降低發射成本。萬源公司的研發負責人指出,重型運載火箭搭載的電纜網重量可達500千克,相當于三輛玉兔號月球車的重量。如果用無線通信技術取代這些電纜,不僅可以節省空間,還能提升運載能力,大幅降低發射成本。
“航天星閃”技術最初由中國科技和電信專家組成的星閃聯盟于2020年提出,旨在取代傳統的藍牙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。星閃聯盟的主要成員包括中國信通院、中國標準化研究院、中國移動和華為等。萬源公司的研發團隊自2023年9月開始實施該項目,僅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通信范圍的擴大和抗干擾能力的提升。經過優化天線和頻率設計,傳統星閃技術的通信距離從30米提升至250米。
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表示,后續萬源公司將繼續梳理需求,聚焦提升產品核心功能,不斷創新,推動“航天星閃”技術在更多航天場景落地,持續引領航天領域短距無線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。